8月14日,一列动车载着28名来自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的孩子,驶离大山中的苗乡,奔向首府南宁。这是集团公司连续第八年举办的“乘高铁看发展”乡村振兴主题活动。对于这些曾经生活在中央挂牌督战贫困县的孩子来说,这趟旅程不仅是一次走出大山的体验,更打开了一扇观察广西发展成就、点燃心中梦想的窗口。
当天下午,孩子们带着兴奋与好奇抵达南宁东站。第一站,他们走进了广西接力出版社人工智能体验馆。智能机械手精准抓取,机器人灵活起舞,科技的力量瞬间点亮了孩子们的眼眸。在组装与编程的互动区,年纪稍长的蒙长清格外投入,他不时俯下身,耐心地指导更小的同伴操作设备。
蒙长清来自融水苗族自治县大浪镇大新村,如今正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就读。去年他也参加过同样的活动,今年成为了随队的志愿者。“很感谢铁路提供了这个机会,让家乡的孩子能走出大山。”蒙长清坦言,开阔的眼界能改变孩子对未来的想象,这比仅仅获得知识更为重要。
蒙长清的转变,正是集团公司坚持“志智双扶”理念的生动缩影。近年来,集团公司发挥铁路行业优势,通过带领学生乘坐动车、参观铁路职场及乡村振兴示范村、开展红色教育等活动,体验铁路发展变迁,感受壮美广西发展成就,帮助他们开拓视野、增长见识,坚定对美好生活期盼的信心和决心。2018年以来,集团公司共安排山村学生免费参加体验活动360人次。
随后的时光里,“南宁之夜”多彩的民俗风情和方特东盟神话乐园的异域文化体验,让孩子们沉浸在从未接触过的山外精彩中。直观的感官冲击,无声地在他们心中拓展着认知的边界。
16日,孩子们来到了南宁北站,偌大的车站化身为生动的实践课堂。车站工作人员热情地为孩子们讲解建设背景、设计理念以及铁路安全知识。在宽敞明亮的候车厅,“安检仪到底能发现什么?”“检票环节如何保障秩序?”这些疑问在工作人员细致地讲解和示范中得到了解答。
当孩子们轮流拿起安检仪,像模像样地学着为同伴“扫描”书包时,认真专注的小脸上不时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。趣味问答穿插其中,一份份精美的小礼物更是点燃了学习的热情。这趟特别的站内之旅,将安全出行的种子牢牢种进了孩子们心中。
行程的最后一站,孩子们再次回到南宁东站,走进“党建引领”工程展厅。一部讲述南宁车站及广西铁路发展史的纪录片在他们面前娓娓道来。从蒸汽机车的轰鸣到复兴号的飞驰,从简陋的小站到现代化的枢纽,影片诉说着时间的巨变和祖国的强盛。
看着图片和视频里祖国的巨变,大新村的贾述灿微微出神。他说,村子里这几年变化好大,之前那些走几步就能弄脏整条裤子的泥巴路,现在几乎都变成了水泥路、柏油路;一到晚上就漆黑的山道,也因为装了路灯而亮堂了起来。
贾述灿今年考上了柳州的大学。他总觉得,那些路和那些灯,像是给他们修的:“我还要更努力,去看看外面更大的世界。”
全程陪伴的大德村驻村书记粟龙看着孩子们兴奋的脸庞感慨万千。“‘乘高铁看发展’已经成为每年常态开展的活动,”他说,“越来越多的孩子通过这个活动见识到了飞速发展的社会,这激励着他们努力学习、走出大山、回报家乡。”粟龙正是怀揣着为山里乡亲,尤其是孩子们做点实事的初心,从城市来到乡村。
2020年11月,大德、潘里、良陇、大新4个村屯已全部脱贫摘帽,而“志智双扶”的脚步从未停歇。
三天的旅程结束,列车载着孩子们驶向归途。当窗外飞驰的风景与记忆中家乡的新貌重叠时,孩子们心中茁壮生长的梦想也有了新的嫩芽——那飞驰的轨道,既通往了远方未知的辽阔,也连接着故土可期的未来。(来源:南宁铁路)
|